2017-11-21 09:11:17 来源: 教育空间 评论: 0 分享:
“语文课是高一学点知识,高二忙联考,高三基本不学,全部刷题。”
据近日媒体报道,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的寥寥几句描述,将“应试”两个字在语文科中的具体场景,清晰展现出来。
“高中语文特别是高中作文教学,全线崩溃!”
温儒敏这个判断建立在调研之上,并无夸大其词。
同样是北大名师,钱理群曾到中学去开鲁迅研究课程,结果听课的人越来越少,学生最大的理由也是要高考了,时间根本不够,哪能“浪费”在听这些不能直接提高分数的课程上?
现状的确如此,“数学突击一个月可能提高10分,语文突击一个月搞不好减5分”。作文写得好写得坏,75%-85%都是42到45分。这还有什么动力去大量阅读、经常写作呢?
孩子如何“新媒体读写”,请点击“关注”冰城国际小记者-新闻快报
温儒敏透露的未来高考改革方向大致有三,一是大量增加阅读量,“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二是将哲学、历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内容放入阅读内容;三是将提高阅读的思辨性、复杂度和扩展性。
这些信息让一些人紧张,至少谁也不想成为那连题目也做不完的15%。
指挥棒在向大量和深度阅读的方向指挥。
听起来很美,但这能让高二的学生不参加联考吗?
为了提高做题速度,高三岂非更是要天天刷题?
一目十行的阅读能力,通常是从小大量阅读训练出来的。这种基础是阅读兴趣的激发,在绘本与故事中,让孩子们找到共鸣,安放与发展天然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很多人的阅读兴趣,恰恰是悄悄地躲在被窝里看与语文课无关的“闲书”中自然形成。这种兴趣,在高中之前的K12阶段大致已经完成。
而对哲学、历史与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广泛涉猎,更是需要唤起学生对个体生命的追问,唤起他们对家族史等与自己切身的时间视域,对飞禽走兽、辽阔海洋、广袤宇宙与细微到肉眼不可见之物的好奇。
而我们的小升初,虽说在推行电脑排位,就近入学,但由于难以改变的师资分布,行政统一评价及资源分配的引导,“好学校”依然只能用种种“密考”或各类“特色班”来选拔成绩在95分乃至98分以上的“好学生”。
温儒敏透露的,显然是大语文的改革思路。它要求突破以字、词、句、篇为主要特点的工具化语文教学,突破“部编版”一本教材的视野,将包括天地自然、人文历史在内的整个生活带入语文教育,将对一本本经典之作的阅读,变为满足学生生命需求的一条条大路。
现实是,为了上一所好的初中,小学生到了五六年级,已经在逐步进入刷题状态。到了初中,大多与考试无关的兴趣都需要逐步缩减。语文考试扩大阅读题量、知识面与思辨深度,能部分引导学生的阅读,但这只是拯救“全线崩溃”的语文教学的一小步。
“一目十行的阅读能力,通常是从小大量阅读训练出来的。”这种对孩子的训练,除了突破教材去看经典名著,平常家长有意识地引导读书、写作,也是很好的给养。让孩子,从现在开始,注意读写的协调发展吧。
来源|网易 作者|南方周末 原题|让纸质阅读蔚然成风 编辑|Helena
荐读|童新网公号(请扫描官方二维码阅读,或在微信公众号里搜索打开微信号:w61media )
深读|童新网APP(请点击官方下载点安装,权威检测:无病毒无广告,实现轻松、安全阅读)
童新网双语学生记者团|冰城国际小记者组委会 与家长共同关注——
声明: 上述内容由( 童新网 )精选编发,主要来自本网原创、网络投稿、编辑摘编和会员推荐。童新网登载此文为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作者观点不代表童新网。转载请保留原文版权和相关链接: 让阅读写作成孩子乐趣,总比天天刷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