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4 09:08:45 来源: 教育空间 评论: 0 分享:
我提倡“生本”,学生永远是学校的主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第一位的。学生的基础、家庭、遗传素质、成长环境,千差百异,孩子们是个性化的,像百花园里各种花草。学校不是把每个学生按一定规格培养成一样的人,而是要将其培育成他应该成为的那种人。本着分层教学、个性化教育的思想来做教育,鼓励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教育的成功。
我认为传统的语文、语言教学,确实有问题。我们会在小学三年级以前解决识字教学。4600个常用汉字,学到六年级,那么辛苦,其实方法对了,两三年就会了。不一定要默写,或对字的涵义了解多少。能识字,低年级就大量阅读,先阅读100万字。
小学低年级不要写作文,字都不认识几个,写什么作文?作文哪有一定标准?就像人们看一个女生,三个男人可能有三种答案。文章也是这样,一定要有大量个性化的内容。基础教育阶段,是让学生优雅地、丰富地表达思想感情,内容的深化主要到高中以后。很多学生写得干巴巴的,根本没有词汇量,必须大量阅读。这些方面,有大量改革空间。
小学教材有多少东西?奥数是一种思维范式的训练,不接触,就不会,建立了,就会。当然,做练习也是一个过程,没必要太早。适合奥数的,不到人群的5%。现在规模太庞大了。一些不适合学奥数的学生盲目去学,会带来很多毛病。比如偏科,该重视的没重视,最后没什么好结果。
小学就是培养爱好。除了阅读,两门不能丢,一门体育,一定要选择热爱的项目,一门艺术,比如音乐。主要是一生的爱好和素养,不一定要达到多少级。补课补多了,过早补了,最后孩子失去自我,不知道怎么学习,永远离不开老师,很麻烦。
所以我们还有课改实验班,是以综合能力来衡定的,还有其他多元化的特色班级。但仅仅班级多元化是有限的。十几个学生有某种兴趣,不可能开班,资源有限,就用第二种渠道,兴趣社团。有些兴趣社团由学生自发组织,10人以上,就可以向德育处申请。
当升学率与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矛盾,就要牺牲升学率。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一定是第一位的。(视觉中国/图)
我们的项目曾代表中国队参加世界大赛,拿了冠军。还有模拟联合国、机器人、车模、无线电等等,都做得不错。学生想经商锻炼,做了个广附时光,自己经营。生物学科做了酿酒社。有一些军迷、飞机迷、武器迷,发烧得很厉害。有些我都不懂。有位院士在做讲座,听一些学生提的问题,很吃惊。这些跟升学没关系。航模也是这样,学生购买元件自己装,写程序。航模比赛没有加分了,但国外大学很重视。中国大学招生搞一刀切,过去加分太滥,现在又卡得太死。季羡林数学0分,钱锺书考15分,他们到现在,怎么办?我们的选修课系统,比较成熟的有三十多门,不考试,给他们丰富的知识面。
我一直反对把学校变成读书的监狱,现在一些学校跟监狱差不多,无非一个是坐监,一个是读书。我不好评论衡水模式,但肯定不会按那个模式走。要不要升学率?要。但当升学率与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矛盾,就要牺牲升学率。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一定是第一位的。
我跟同学们讲,哪怕将来出去开出租车,也要做最好的出租车司机,职业真的没有贵贱之分。哪里每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科学家是非常少的一部分人,也不是高考成绩能表征的。最重要的,是要激发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高中三年,证明你的学习能力,不是去盲目追求高考分数,极端的,甚至用损害学生身心发展的方式去追求,这有很多个案。
小学,还是要注重开发学生综合全面的能力。知识是很简单的,一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应试内容高中一年就可以搞定。(本文首发于2017年8月10日《南方周末》,作者为中学校长,戴志勇访谈整理)
来源|南方网-南方周末 作者|夏琳 原题|我反对把学校变成“读书的监狱”
荐读|童新网公号(请扫描官方二维码阅读,或在微信公众号里搜索打开微信号:w61media )
深读|童新网APP(请点击官方下载点安装,权威检测:无病毒无广告,实现轻松、安全阅读)
童新网双语学生记者团|冰城国际小记者组委会 与家长共同关注——
声明: 上述内容由( 童新网 )精选编发,主要来自本网原创、网络投稿、编辑摘编和会员推荐。童新网登载此文为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作者观点不代表童新网。转载请保留原文版权和相关链接: 中学校长:鼓励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教育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