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9 09:04:16 来源: 写作知识 评论: 0 分享: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而流不歇。”在西安益新中学,老师们倡导和鼓励学生让生活走进作文,用自己手中的笔来描述生活。
西安益新中学校长傅丽表示,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并非易事,只要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老师讲写作 巧用生活元素
“现在学生写作模式化倾向严重。”西安益新中学语文教师赵海燕说,时下的语文教育,追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这种与社会生活隔绝的教学方式,缺少源头活水,枯燥的讲解、繁琐的分析、无休止的题海战术,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信息技术与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学生的生活与写作。西安益新中学教研组认为,语文教师不要只将自己圈在学科教学之中,还要关注时代发展方向以及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因素。基于此,在西安益新中学的名师大讲堂中,赵海燕提出用“四步十一法”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巧用生活元素讲写作手法,用当众朗读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等。
课堂内外 激发学生的创作乐趣
在赵海燕所带的班级里,每学期开学之初,她都会让班里的同学们自行设计自己的习作集,学生们会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设计一些漂亮雅致的封面。赵海燕认为,作文教学,二分技巧,八分思想;二分课堂,八分课外……作文教学应针对初中一、二、三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确定教学的基本策略。在她自己的教学中,每个年级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实现方式。初一强调在真实生活基础上的自由写作,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初二强调规范的自由写作,教学重点在文章构思、语言、结构;初三教学目标定在关注品位的自由写作,引导学生评论时事。
课堂内,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佳作美文,写人、叙事、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形式美、形象美和意韵美。赵海燕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因素,要求学生每天自由读1~2篇课外文章,并做读书笔记。
课堂外,益新中学的老师们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体验沸腾的现实生活,并积极引导学生开启思维的大门,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有趣的课外活动,让每人都能亲身体验感受活动的乐趣。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参与力所能及的学校劳动、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实践证明,丰富的活动能使学生们得到充实的体验和真实的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他们心里最清楚不过,写起文章来,就很容易表达出真情实感,从而享受到创作的乐趣。
张本蓄势 作文就会水到渠成
班上朗读,精彩的课前三分钟演讲,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是赵海燕班里的学生们每节语文课的日常。每节课训练1人,轮流演讲,要求人人能上台表演。通过演讲,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也就提高了。
赵海燕在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时说,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办法,无捷径。通过班级图书馆、说话训练法、印制个人习作集等形式促进学生大量阅读;通过每日随笔、语文作品展示等形式促进学生大量写作;通过游学等丰富多彩的大量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通过这些活动张本蓄势,作文就会水到渠成。
益新中学学生家长冯兆东的爸爸说,第一次登录班级网站时他很惊讶,里面有班级的相册和日志,将孩子们每一阶段成长的点滴记录下来;在作文集板块,孩子们用朴实的语句描述了学习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一幕。如有的孩子在作文《口技》的题材上仿写课本,修辞手法上运用排比等多种手法,描写方式上通过表演者的面部表情细节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在这里阅读孩子们的作文,感受各自描写之中的差异,就像置身于华山论剑现场,每个人都在充分展示自己,用自己最厉害的招数相互切磋、交流。
来源|凤凰网 作者|华商报杜娟 原题|生活是初中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荐读|童新网公号(请扫描官方二维码阅读,或在微信公众号里搜索打开微信号:w61media )
深读|童新网APP(请点击官方下载点安装,权威检测:无病毒无广告,实现轻松、安全阅读)
童新网APP特供
声明: 上述内容由( 童新网 )精选编发,主要来自本网原创、网络投稿、编辑摘编和会员推荐。童新网登载此文为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作者观点不代表童新网。转载请保留原文版权和相关链接: 孩子怎样练,作文才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