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9 12:12:58 来源: 写作知识 评论: 0 分享:
杭州六年级的小学生毛令骁,在第八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评选中,打败全国一起参赛的同龄人,获得小学组特等奖。在这个不少家长为孩子写作发愁的年代里,他是怎样做到的?
从毛令骁分享的经验来看,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概括起来就是多看书扩大知识面、多参与实践活动。
这话听起来像“套路”,但人人都知道它有用,可是,怎么从家长与小学老师处听到的,是会写作文的孩子越来越少了呢?
寻找原因并不难,现在不少孩子被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所“捆绑”,不是在学校上课,就是在去培训班的路上。
去上个钢琴课、画画课等,已经算是一种清风扑面的补氧行动了。
日复一日枯燥的生活,纠结的心情,让孩子们忽略了身边人、事、物的变化,更不要说用心去感触、用脑去思考。
其实,写作文就像聊天一样,首先要有好的内容,而这个好素材一定是来自于生活的点点滴滴,精髓一定是作者自己的所感,尤其是孩子们的脑袋里本就有着天马行空的想法,说不定还会带给我们意外的惊喜。
就像毛令骁那样,写动物时会延伸出其他学科的知识,表达情感时可以巧妙引用其他小说中的人物,写议论文时会引经据典。
孩子学习成绩的优秀,有时不是仅靠学科课堂上的学习,更多还是要走向社会课堂,成为一个会生活的人。毕竟,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要回到生活本身的。
●延伸
让孩子喜欢写作 比传授技巧更有效
毛令骁的文学成绩,除了天赋和自身努力以外,很大一部分靠的是兴趣。在学校,许多学生并不喜欢写作,甚至有部分学生抵触写作。怎样让孩子喜欢写作并写出佳作呢?
金旸经常会碰到家长提出这样的疑问,也经常碰到家长眼中“不会写作”的孩子。这几年,她常常走近孩子,研究孩子的心理,也坚持做一些公益的讲座。
“我觉得这事其实很简单。”金旸说,文学写作需要漫长、潜移默化的积累,最重要的也是最先得做的,便是让孩子喜欢上写作。其实,这次文学比赛,她除了推荐毛令骁参赛以外,还推荐了另外3个学生,3个学生也获得了各自组别的一等奖。他们是行知小学的吴一墨、保俶塔实验学校的苏钰棠、杭州高级中学的俞舒扬。
平时,金老师喜欢跟孩子处在一起,然后营造一个放松的环境,天马行空地聊话题。她认为,只有孩子喜欢了,才会放开思维去观察、去思考、去构思。在此基础上,再给孩子传授一些写作技巧,才会显得顺理成章。
“绝不能让他们觉得写作是一件必须完成的任务。”金老师说,这样孩子所写的文章才会有灵性、有深度,他们才会更细心地观察生活。
这一次比赛中,毛令骁在第一个环节选送的是《亲近》,文章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中一件看似很小却充满童趣的事情:毛爸爸在机场工作,有一次在机场捡到了一只小鸭子,估计是托运时遗漏下来的。有心的毛爸爸就将小鸭子带回家养了起来。对于这只突如其来的小鸭子,毛令骁把它当成了一个家庭成员,还取名为“丢丢”。文章中,毛令骁就描写了“丢丢”经历了“初入新家”“突然患病”“回到乡下”“长成大鸭”等阶段,最终成为一只通人性的鸭子。
来源|网易-青年时报(杭州) 作者|张晶 金旸 原题|让孩子会写作先让他会生活
荐读|童新网公号(请扫描官方二维码阅读,或在微信公众号里搜索打开微信号:w61media )
深读|童新网APP(请点击官方下载点安装,权威检测:无病毒无广告,实现轻松、安全阅读)
童新网APP特供
声明: 上述内容由( 童新网 )精选编发,主要来自本网原创、网络投稿、编辑摘编和会员推荐。童新网登载此文为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作者观点不代表童新网。转载请保留原文版权和相关链接: 为什么会写作文的孩子,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