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5 11:11:54 来源: 写作知识 评论: 0 分享: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2个人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0.6%的人觉得现在学生写作文“撒谎”的情况多,其中,31.8%的受访者觉得非常多。
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再强调: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要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可见,写作就是运用文字吐露情感、传递信息、放飞思想的一种个性化创造。
举凡历史上的文学名篇,也多是这种心灵的自由放歌。比如李白的诗,苏东坡的词,不少都是酒后所写。宽松的环境、个性的张扬,为其打开了“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精神通道。笔者认为,这也应是作文教学的共识,通过唤醒学生内在的感悟,让他们用心灵去写作,写真话,写实话。
可这些年,在应试教育的挤压下,作文教学离文学发展规律和写作规律越行越远,在呆板僵化、情节雷同、功利主义等圈子中越陷越深。不少语文老师,包括小学语文老师,对作文拼接、套写情有独钟。有些人喜欢让学生背范文、名言、故事等,或是通过程序化、模式化的训练,提高学生所谓的写作水平。
有些老师,还整理出系统化、模板化、套路化的“高考作文体”,比如四平八稳体:一味求稳;龙头凤尾体:开头有“气势”,结尾要“升华”,中间却是猪腹;排山倒海体:用漂亮整齐的排比句贯穿全文;亮点闪光体:过分追求文章中有亮点,以引起阅卷者注意。
本应充满创造性和心灵自由的写作,成了僵化呆板的文字搬运,成了疲于应付的文化编造,作文和写作已不再是心灵的舒张,出现谎话连篇、大同小异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语文学习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就算是为了追求分数效应,也不能脱离人文底线。
河北省语文特级教师张丽钧就特别强调,作文要以感动和唤醒心灵为最高追求,把学生沉睡的自我意识从生命最深处唤醒,使其成为真正的写作主体;把创造力从文体写作的僵化教条中唤醒,使其具有创新意识;把“真、善、美”的人格从“假、大、空”的编造中唤醒,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这种“关注内心世界,实现人生价值”的语文教学,显然更有价值,更值得推崇。
让作文成为学生“心灵的记载”,让个性得到放飞,让主体价值得到回归,让写作潜能得到挖掘,作文谎话连篇的现象才会有望得到杜绝!
来源|兵团网-兵团日报 作者|耿银平 原题|让作文成为学生心灵的记载
荐读|童新网公号(请扫描官方二维码阅读,或在微信公众号里搜索打开微信号:w61media )
深读|童新网APP(请点击官方下载点安装,权威检测:无病毒无广告,实现轻松、安全阅读)
童新网APP特供
声明: 上述内容由( 童新网 )精选编发,主要来自本网原创、网络投稿、编辑摘编和会员推荐。童新网登载此文为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作者观点不代表童新网。转载请保留原文版权和相关链接: 让作文成学生心灵的记载 能杜绝谎话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