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3 10:09:17 来源: 教育空间 评论: 0 分享:
日前,上海市教委发布了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相关培训与推进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记者了解到,所谓全面推行,是指逐步将“等第制”评价从小学低年级向中高年级的延伸,并由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向其他学科拓展。
接受采访的多位教育人士表示,相比百分制,等第制是从重分数转向重素养。这符合现在的教改理念,也能够某种程度上减轻学生和家长的压力。
更注重过程性评价
为什么要进行等第制评价改革?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博士夏雪梅认为,主要是从过去分数为主的导向转变到更加关注孩子的综合素质上来,包括孩子全面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培养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关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领域的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表示,小学阶段的评价,用等第制替代百分制,更加科学。因为小学阶段主要还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习惯。不仅需要老师转变观念,家长也要转变观念。
从上海的操作来看,“等第制”评价主要以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不同年级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成果三个维度展开。
漫画:罗琪 来源:凤凰网
具体到学科的分项评价上,也制定了细致的分类。其中语文评价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表达三方面,数学评价包括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四方面,英语评价包括语音、词汇、词法、句法、语篇五方面。
而在等第划分上,除了A、B、C、D,还可采用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等,突出为了改进学习的评价方式。
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副主任谭轶斌曾表示,目前上海推出的这套等第制评价机制与一般的、通过分数来划分等第、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了评价对于学习的促进作用。
新的评价过程中,教师有没有给予学生鼓励至关重要。在对学生某一方面能力作出评价的同时,教师还需要写上评语——表扬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特长,指出他的一些不足,鼓励孩子继续努力。
事实上,上海2013年就开始探索等第制评价改革,但推行的范围仅为小学低年龄段,也有些小学的探索范围从1-2年级拓展到3-5年级。
长宁区一所小学校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评价方式改变后,评价的内容和关注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老师和家长 提出更多挑战
采访过程中,多位小学校长表示,他们探索的一个难点在于如何将评价融入教学过程中,且要融入的比较自然。“我们以前的模式是教学与评价是分开来做的,教学就是教学,评价也多是在课后进行的。所以我们本学期的最大任务是根据每个年级的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制定出课堂表现的分项评价指标。”
事实上,这也是上海此次推行等第制评价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强调“寓评于教”,注重“学评一体”,并以“分项评价”、“等第+评语”的方式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诊断和改进作用。
“这需要科学的量规,包括设定清楚的目标、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怎样把目标细分为一个个指标等方面。量规做的好,评价就越科学。”崔允漷表示。
夏雪梅认为,实施过程中,可能最大的挑战来自老师的评价观念改变。评价不要只认为是做测试、做练习,语言逻辑、行为表达等方面都是评价。重要的是老师需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反馈。同时,出现问题后,不仅关注对错,更关注的是如何引导孩子找出错误的原因、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自信心。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老师在需要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又如何照顾到班级上数量一定的学生?
闵行区一位小学教师告诉记者,他们后续会接受相关的培训。而在现行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在改变过去以老师为中心的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表现性评价。长宁区一位小学校长表示,这确实对老师的要求提高了,需要老师更加细心、耐心。同时,要有一定的科学方法,比如可以引入一些科技手段。
“老师也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重要的评价规则,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评价。还可以进行一些分层抽样,总结不同等第的孩子出现的典型的问题是哪些,比较容易错的地方,跟孩子多交流。” 夏雪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此外,多位教育人士指出,过程性评价并非只是在学校中,学生回家后,家长也应该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多跟孩子进行交流,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和求知欲。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许 阳 吴佳妮 原题|从重分数转向重素养: 沪小学全面推行等第制评价
深读|童新网APP(请点击官方下载点安装,权威检测:无病毒无广告,实现轻松、安全阅读)
童新网APP特供
声明: 上述内容由( 童新网 )精选编发,主要来自本网原创、网络投稿、编辑摘编和会员推荐。童新网登载此文为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作者观点不代表童新网。转载请保留原文版权和相关链接: 从重分数转向重素养:沪小学全面推行等第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