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7 09:09:57 来源: 媒介素养 评论: 5 分享: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不知从何时起,“污”成了一种流行,甚至成为一种文化。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5人进行在线调查,数字显示,84.9%的受访者觉得“污文化”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记者走访发现,“污文化”确实正在青少年之间传播、流行开来。
网络上,“污”常用来描述容易引人遐想的事或物,通常与性有关,比如荤段子、带有色情意味的图片等等。当下,“污”文化在网络上兴起,许多明星在网络综艺节目中把“污”作为自己的标签,开“污”成为“圈粉”手段。网络用语中,有关“污”的词语也层出不穷。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5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64.3%的受访者会使用“污”的词语。84.9的受访者觉得“污文化”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针对这项调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个中小学生,“采访他,他最污。”郑州市某中学门口,两个男孩告诉记者,平时和同学们在一起,确实会说一些比较“污”的话。
受网络影响,一些高年级的小学生也开口讲“污段子”。
上小学五年级的鹏鹏告诉记者,从四年级开始,班上就有这种情况。
记者了解到,“污文化”主要影响的主要是男孩儿,但很多女孩儿也会间接受到困扰。正在上初一的涵涵说,他们班有的男孩会讲一些很“污”的段子,说他吧,他会说我们“懂得多”,不说吧,也很尴尬。
如何避免这一现象呢?
袁林方表示,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媒体传播内容的监管,净化语言环境,形成正确的引导和示范。学校也要重视文明语言的推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存在言语不当的地方,要为孩子做好示范作用;其次,也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陪伴,激发孩子更多的兴趣爱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其阳光、健康、向上地成长。
来源|央广网郑州9月6日消息 作者|郑州台记者王妍斐 原题|“污文化”污染中小学生 专家呼吁联合“去污”
深读|童新网APP(请点击官方下载点安装,权威检测:无病毒无广告,实现轻松、安全阅读)
童新网APP特供
声明: 上述内容由( 童新网 )精选编发,主要来自本网原创、网络投稿、编辑摘编和会员推荐。童新网登载此文为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作者观点不代表童新网。转载请保留原文版权和相关链接: “污文化”来袭 家长做好示范合力“去污”
,一些综艺节目大尺度地表现,以及明星不良示范,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污文化”的传播,这会让孩子们觉得,这种行为很正常,没有什么大不了。而就青少年自身特点而言,中学生和高年级的小学生都处于性意识萌发阶段,但又缺乏正常的了解、宣泄渠道,言语上的“污”其实是一种压抑之下的反击和发泄。他们会认为,“污”是一种另类,一种潮流,甚至会通过相互“比污”,来彰显个性。
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