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10:08:50 来源: 教育空间 评论: 0 分享:
“求支招,老师就要来家访了,有没有什么讲究?”8月中下旬,杭州中小学进入了家访密集期,不少新生家长开始紧张了。
其实,有一群老师对家访的紧张程度并不比他们逊色。“哎呦,家访第一户学生的前一晚,我都失眠了呢!”这是一群90后老师,有些甚至今年暑假刚刚被正式去掉“实习”两个字。此前,他们对家访的印象还停留在自己的学生时代:在家里默默等老师一天,回答关于“暑假都在干些什么”、“和爸妈相处得好不好”之类的问题,不过等到角色互换后,这些年轻老师们猛然发现,即便是这些日常问题,如何开口都好有技巧。
本周,记者采访了一群正在家访中的90后老师,当带着年轻的气息走进学生家时,他们的内心戏究竟是怎样的?年轻的爸妈对年轻的老师会有保留吗?就来听听“家访新生”、90后老师的家访故事。这些年轻人里,说不定正好会有你家孩子的老师哟。
全校唯一的90后班主任殳仙波:
家访时,收敛起泛滥的少女心
“我还没死掉。目前30户家访和家长会终于完成,人生第一次。班主任真不好当。”8月7日,殳(读音同“舒”)仙波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条信息。这个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的90后老师,一入职便被学校委以重任,成了一年级新生的班主任。
殳仙波所在的杭州长江实验小学城北体育公园校区,今年是首次招生,学校一共有13名老师,其中有4名90后老师,有教音乐的,品德的,体育的,多是配班老师,于是教语文的殳仙波就略显得有些“另类”。
虽然已经实习了半年,但现在要作为班主任去家访,殳仙波心中还是充满了忐忑。同是90后老师的室友汪旭说,家访前一天晚上,殳仙波几乎都没睡觉,说心跳得像刚喝完咖啡一样兴奋。
其实对这群90后老师的家访,学校的资深老师们也还是有些“不放心”。7月初进行全校师德培训时,资深老师们特别设计了如何家访的课程,讲义提纲从家访要求,到家访流程及内容,足足写满了两页纸。
“穿着得体、不接受礼物、礼貌道别都是家访要求里提到的。”殳仙波在对班上30名学生家访时,也尽量按照资深老师给的经验来做。采访当天,她穿着浅蓝色牛仔衬衣,小清新地把衣服扣子一直扣到了第一颗,配上阳光笑脸,随时让人感到满满的少女心。一问才知道,这个大学里超爱手缝衣服和饰品的女孩,还开过自己当模特的手工服饰网店。
“家访时肯定不能这样啦,得扮成熟,不只衣服,连包包都特别挑了和平时不一样的。总之必须收敛少女心。”在殳仙波手机里存下的家访照片里,和两位穿着粉红连衣裙、雪纺长裙的资深老师在一起,纯色调到底的她竟没有十足的年轻优势。
学生时代,遇到老师家访就是一天的等待,等自己成了老师,节奏就变成了一天马不停蹄地跑学生家,最多的一天要跑十几户人家。对来自嘉兴的殳仙波来说,第一项挑战就是认路。“还好现在手机上都自带地图,还能微信定位。”为了锻炼她的能力,两位资深老师让殳仙波负责设计家访线路,结果每次出发前,她们都会收到“小老师”发来的word文档,像蚯蚓一样的红色线路标注着怎么到达学生家,具体说明中,还透露着90后的画风:左转就进入嘉兴东路了,这个你要找不到可不怪我咯~
前期准备做了那么多,到了实战时,又是怎样的场景?
“可能是事先就已经建了班级微信群沟通过,大家都知道我是年轻老师,家访时倒没太多惊讶和怀疑。”教龄20多年的老教师们都有些羡慕殳仙波这批年轻老师的话语方式,交流起来,很快能和年轻的爸妈打成一片。
不过这背后,殳仙波知道,也是经历了一场“风波”的,交流归交流,但谈到教育,多数爸妈还是相信资历。从别的老师那里,她听说有家长知道她的资历后,悄悄去校长那里询问,为什么让应届毕业生当班主任。学校特地安排了数学骨干老师、英语资深老师搭班,聘请语文特级老师单独辅导殳仙波教学,爸妈们的疑虑最终慢慢被打消。
“虽然我们年轻,经验和气场都不够强大,但有足够的热情呀。”殳仙波说,她和小伙伴并不在意别人给他们打上90后老师的标签,对体育、音乐等科目来说,年轻还是一种特别的优势。
在家访中,殳仙波也用90后的眼光去打量着一个个家庭。她发现,越是年轻的父母,对孩子成长问题越是焦虑;父母的职业和平时养育孩子的家长,对孩子性格、习惯养成有着很大关联;现在全职妈妈的比例比他们读书那会儿要多好多,而且普遍在教育孩子方面压力更大;现在孩子都有好多本领,一天家访下来就像欣赏了一场才艺秀,问问孩子们,多数还都是自己感兴趣的……
有小伙伴告诉殳仙波,自从当了老师后,自己的潜力都被激发了,能超级有耐心地对应一群熊孩子。“这是我们的第一届学生,我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心,也充满了热爱。”殳仙波说,正因为这样,在老教师眼中,为消除小朋友心中陌生紧张感的家访照片,在90后老师这边就成了自己和孩子人生中的一份留念。
90后家访囧事
潘老师(90后,长江城北体育公园校区品德老师):前几天去家访,一位外婆一看到我就说:“这个老师真年轻。”还追问我年纪,知道我和她孙女同岁时,拼命给我塞水果吃,居然还塞了一块吃相超级尴尬的西瓜(擦汗),最后我只能趁着资深老师说话的空档,在一边默默消灭。哎,太年轻,缺乏拒绝的功力啊。家访第一天,我回到家才发现,书包里居然背着四五瓶没喝过的矿泉水和饮料,走了整整一天,全是好客的家长塞到书包里的。
王老师(90后,长江城北体育公园校区体育老师):家访么,和小朋友打交道还方便的,问一声暑假有没有学游泳,还会现场给我示范动作。比较不知道怎么办的是,家长爆棚的热心。印象最深的是有户人家给我们家访老师每人送上了一份自制龟苓膏,女老师么,就当美容啦,可我是男生哎,从来不吃这个的,最后抑制住洪荒之力,还是速度吞了下去,吃完还夸人家做得好吃,内心却在祈祷,千万别再来一碗。
殳老师(90后,长江城北体育公园校区语文老师):虽然暑假家访天很热,不过一天10多户人家每户人家喝杯水或饮料,中间还要赶路,这样的节奏下来,最痛苦的是憋尿。一开始还不敢说,等从学生家里出来问同行的老师哪里有厕所,结果经验丰富的老师回答,赶路要紧,到下一户人家直接问能不能借用吧……哎,当时心里阴影面积也是够大的。
90后老师的家访手记:
每次登门,都要上演一场内心戏
嫩嫩的长相,流行的用词,加上怯怯的表情,这是爸妈能想象的年轻老师的家访脸。可是,你不知道这群小鲜肉的内心,其实正在上演着超级丰富的内心戏。本周,我们就找来了三位90后老师,听着他们的叙述,一股青春气息就扑面而来。
慌么不要慌 我对自己说
我是杭州外语实验小学的陈老(新)师(悦),一个94年火星座的新新新老师,一个可能会犯一些小错误小迷糊却对教育不变初心,永远雄赳赳气昂昂的教育工作者,一个平时爱吃也爱睡,却更爱看书更爱拥抱孩子的“大孩子”。
都说一年级的娃是天使与恶魔的结合,与他们“相爱相杀”了一学期后,也渐渐摸清了他们的“脾性”,曾对他们天使的一面赞不绝口,也曾与他们“恶魔”的一面斗智斗勇。为了更加了解这些娃儿们,也为了升级自己的教(打)师(怪)技能,家访家访,势在必行啊!
想当初第一次面对全班41个小霸王都免不了压抑内心的波澜,面对这些家长,莫大的激动背后也是深深的紧张啊!
殊不知,看上去自信满满的我,心里也有两个小人儿在打架呢!一个说:“慌不要慌,大学里的教育理论知识可不是白学的,小学实习的实战经验也都有呢!大胆放心地做吧!”另一个小人儿说:“你自己都是个孩子,同样都是被宠着长大的,又没生过孩子,教学经验也没积累多少,到时候家长一个问题就把你难住了,学生还没教育好,就想着教育家长?”最终,一个小人完胜。
所谓年轻就是资本,不怕失败也不怕犯错,最怕就是没信心,于是我拿出了百分之两百的热情开启了家访之路。先向老教师们讨教经验,把一些注意事项都记在心里,比如:观察孩子的生活环境,了解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分别聆听父母和孩子的心里话。再计划家访时要和父母孩子们沟通的问题,把要说的话一一罗列在“家访秘籍“小本本上,然后在脑海里一遍遍模拟家访的情景,最后拉着同事买适合家访的得体衣服,带着自信满满的心和充满正能量的状态,正式开启了家访的大门。你们猜,我会成功吗?
家访小调皮 我有招
我是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的Mr. Darwin(吴华皇),学校活动的主持担当,站得了舞台,下得了厨房,和一群萌娃斗智斗勇一年,逐渐从小鲜肉练成了段子手。
今年暑假家访的是二年级老生,好么,作为大队辅导员,对二年级的学生,我还是很有底气的,去年这群娃基本都是从我手里接过红领巾,跟着我一字一句练习入队宣言的。
这次家访的对象是小T,在二年级调皮捣蛋的男生堆里,小T呢,可以算是年级里为数不多的一朵“奇葩”吧!之所以说他是一朵奇特而又美丽的花朵,是因为不管他在学校里惹了什么“麻烦事儿”,像是因为偷摘学校果树上的枇杷,或跨越围栏抓池塘里的生物被老师批评教育;抑或是受了莫大的委屈,如和调皮的小男孩推搡打闹,心爱的故事书被小伙伴划破了等等……统统都只需要两分钟,他立马就“不计前嫌”,又嬉笑起来。
家访时,当我扫到小T爸妈略显拥挤的工作室里,堆积如山的杂志和设计稿时,我立刻就明白了为什么小T每次做课前准备,都要埋头摸索个半天。
突然小T妈紧张地问我:“老师,我们儿子在学校是不是特别幼稚。”我脱口而出(认真脸):“还好吧,就是好像少了根筋。”结果把自己和小T父母都逗乐了。想想现在爸妈对老师的包容度其实也蛮大的,当年,我的老师哪里会开这样的玩笑。
的确,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性格个性的发展,是需要大人们保持良好的心态。本来还想着问问家长对孩子英语学习有没有更高期望,也好指导一下我自己下学期的工作,没想到他们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他们已经很满意了。
家长和老师,或许因为年轻,在教育上有了趋同感:成长的结果可以淡化,但成长的态度和过程必须重视。
怎么叫人 满满的学问呀
我是杭州长江实验小学城北体育公园校区的汪旭,一位热情洋溢又非常喜欢孩子的新老师,典型的射手座,但有时也会很反差地宅家,看一天的电视剧。总体看,就是一名时而阳光灿烂脸,时而废柴葛优躺的女孩纸。
收起平时爱穿的阔腿裤,一身低调加成熟地出发去家访。没想到一进门就遭遇难题——面对陌生脸,我该称TA什么?
现在二胎、早婚早育的人不少,早不是我们读书那会儿,一眼就能辨出是爸妈还是祖辈,或是哥哥姐姐的年代。所以,这真是个问题,万一眼光不准叫错人怎么办?
隔壁班的前辈上个星期去家访都差点栽跟头,看到一个爸爸长得和哥哥一样嫩,“你是XX的哥哥”一句话都快说出口了,幸亏这位爸爸及时自报家门。
这次,我也遇上了一个超年轻的妈,和我才相差6岁。想想人家娃连酱油都打过了,下半年就准备在我班上读一年级了,也是蛮神奇的。
作为家访老师么,我当然不能当场暴露自己的年龄,这是前辈们特别提醒的,但为了尽快拉近距离,我只好说,她和我姐姐一般大,没想到还真找到了同龄人的频道,她马上吐槽,管小孩的时候,真是控制不住洪荒之力!和家长的话一下子多起来,本来第一次家访的紧张感也立刻解除了。
家访过几家后,也就自己琢磨出了一些本领,比如进门先看墙上或客厅摆放的照片,先听听家长是怎么介绍孩子的,实在没把握么,只能拿出万能药了,叫一声“某某家长”,也能通关。
所以,别看我们年轻老师在家访时并不是话语最多,气场最强的一个,但我们绝对是内心戏最丰富的人。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朱平 原题| 杭州中小学进入家访密集期 有一群老师却比家长还紧张
深读|童新网APP(请点击官方下载点安装,权威检测:无病毒无广告,实现轻松、安全阅读)
童新网APP特供
声明: 上述内容由( 童新网 )精选编发,主要来自本网原创、网络投稿、编辑摘编和会员推荐。童新网登载此文为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作者观点不代表童新网。转载请保留原文版权和相关链接: 杭州中小学进入家访密集期 新生家长紧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