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设备和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应用APP正在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媒体传播方式。
移动互联时代,App即媒介。
App现在可以封装一切。
当它为一切媒体内容和媒介形式所利用的时候,App本身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媒介形式。而人们如何有效利用它,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新媒介素养学习与完善,是一道需要共同面对,共同破解的新题目。
最近几日,几条关于学校内孩子使用App的新闻引发关注。
南京有小学推荐用APP学英语,家长担忧孩子视力;温州老师在APP上布置作业,三年级娃为刷排名半夜做题。目前,舆论呈现了两边倒的情形,对于家长来说,此时需要好好反思生活中的新媒介素养问题了。
其实,从微信开始,议论就没停止过。
伴随着使用微信、APP带来的问题争议也没间断过。生活、学习APP化,这是一种潮流和趋势,家长和孩子无法回避,必须正确面对。
新闻中出现的问题,表面上看是孩子沉溺其中,家长无助;实际背后反映的是家长的引导和示范起到了负面作用,新媒介素养亟待提升。
四川新闻网的评论指出,学生“半夜刷排名”,不是APP的错,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学生变为了机器和互联网的“奴隶”。“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艰苦的动脑过程,孩子们还是需要静下心来,去感受知识本身的魅力,去自发地产生学习的动力,而不是过度加重对科技的兴趣依赖”,作者分析提出,我们一些家长的观念和思维,是否也有不少旧的桎梏有待及时松绑与化解?
对于孩子和家长使用APP的问题,童新网因为关注媒介素养养成,因此也一直在相应栏目重点关注新媒介素养。除了童新网的相关报道外,童新网APP中的内容更多。
本期只为大家做个简单回顾,希望家长从自己开始,反思自己的新媒介素养养成,不断完善——
【详细内容阅读↓↓↓↓】
APP上的学习材料图文并茂,孩子做作业也专心了许多。可很快,黄女士就觉得不对劲:皮皮对这些学习软件着迷了。
儿子的“疯狂”还不止于此。有天半夜,儿子醒来后问妈妈要手机,说是想再做一会儿题目。
黄女士说,她现在很担心这些APP学习软件是否会像网络一样,让孩子上瘾。
【详细内容阅读↓↓↓↓】
力力妈下载了一个英语APP。不过,自从用上了这个APP,力力妈发现,儿子每天在家至少要花半个小时看iPad。
力力妈告诉记者,原本自己心里挺高兴,觉得儿子英语口语能够得到提高,但发现孩子一读就得跟着屏幕看半个小时以上。长此以往,孩子视力肯定有影响。
【详细内容阅读↓↓↓↓】
“爸妈也管不了手机APP,每周都有作文作业,用了以后很方便,很快就能写完。”某初中学生小伟家长对自己用APP的情况表示反对,但因为用起来太方便,所以自己一直在使用。
小伟可以直接在APP专题里进行查询选择,热点的、人物的、励志的……然后再慢慢综合,这样一篇作文很快就能完成了。
这些作文APP软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完成作业提供了“捷径”,但语文老师并不赞成学生使用这种软件。
【详细内容阅读↓↓↓↓】
亲子教育和交流互动非常重要,家长不能因为有了APP,就放手不管,而要和孩子共同进行规划,比如可以规定APP学习的时间和目标,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互联网+亲子写作”需要不断进行探索与尝试,与时俱进地利用现代技术,鼓励学生通过日常的阅读、思考和积极练笔,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家长协助做好新媒体的繁复“工作”前提下,父母和孩子双方可以充分利用APP对素材、主题、语句选择与润色起到关键作用。
来源|童新网 作者| 于洋
深读|童新网APP(请点击官方下载点安装,权威检测:无病毒无广告,实现轻松、安全阅读)
童新网APP特供
声明: 上述内容由( 童新网 )精选编发,主要来自本网原创、网络投稿、编辑摘编和会员推荐。童新网登载此文为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作者观点不代表童新网。转载请保留原文版权和相关链接: 告别APP“新网瘾”,新媒介亲子是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