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4 10:05:18 来源: 写作知识 评论: 1 分享:
“神马”、“辣么美”、“表酱紫”......不知从何时,这样的网络语言开始充斥到我们的生活中。最近安庆一所小学的三年级语文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发现有学生的作文里运用了不少网络语言。业内人士认为,大量地接触网络用语,会让孩子对中国的语言文化造成误解。此外,在正规的考试中,不当的网络用语会被判定为错别字。
孩子提问家长无言以对
5月17日晚上,家住沿江路谐水湾的居民曹慧正在家中翻看手机QQ群中的聊天记录,坐在一旁的7岁女儿无意间看到曹女士的手机,指着其中的一条聊天内容“你们怎么辣么腻害!”问曹女士:“妈妈,这句话什么意思呀?”
“我当时竟不知道如何回答女儿,是告诉孩子阿姨写了错别字,还是告诉孩子这是现在流行的网络语言。”曹女士坦言,她的女儿上小学一年级,刚刚接受正规的语言文字学习,她不想让孩子过早地接触到网络语言,但也没法回答为什么阿姨一句话里有两个“错别字”的原因。
为孩子纠错家长很认真
5月6日,在安庆一家银行工作的年轻人石媛媛在自己的QQ空间里发表了一条说说“夏天的赶脚,惹!”不想几个小时后,媛媛接到老家爸爸的电话,问她怎么一句那么短的话里出现三个错别字,觉得大学毕业的女儿是不是忙昏头了,希望女儿赶快改正过来。
“爸爸电话里的语气很严肃,我哭笑不得,告诉爸爸这是现在时髦的网络语言,让他老人家不用担心女儿的文化水平急速下降,出了问题。”石媛媛告诉记者,尽管进行了一番解释,可爸爸还是坚持让她把这样的网络语言改正过来,并提醒她下次要好好说话、写字。
市民李女士从事文字工作,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让她不仅对自己的文字要求严谨,对孩子也是一样。李女士的女儿如今在读大学,她经常通过网络了解女儿的文字动态,一旦发现动态中的错别字、或她认为用语不当的地方,在网页上给女儿直接留言,希望孩子保持严谨认真的用语习惯。
别遗忘了文字本来的魅力
自从有了网络以后,谐音字、别字史无前例般地被广泛使用起来。电脑的超强纠错功能也无法阻止“错别字”的泛滥。采访中,一些中老年市民表示,现在看到孩子们在手机、电脑上写文字,有错别字都不敢提。只要一提出,年轻人就说你“out”了,这是网络用语。对这些网络用语,有人认为是调侃,无可厚非,有人则认为这损害了汉语的严肃性,应该禁止。
安庆市第七中学的资深语文教师仇爱表示,学生在作文中少量运用一些网络语言,增强作文的生动性不反对,但是不能滥用。特别是用一些比较生僻的网络用语,用词不够恰当准确,老师也理解不了,就会被当作错别字、不当用语扣分。此外,滥用网络语言不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不能只图趣味性而遗忘了文字本来的魅力。(·)
来源|安庆新闻网 作者| 刘惠子 原题|小学生作文充斥网络用语
深读|童新网APP(请点击官方下载点安装,权威检测:无病毒无广告,实现轻松、安全阅读)
童新网APP特供
声明: 上述内容由( 童新网 )精选编发,主要来自本网原创、网络投稿、编辑摘编和会员推荐。童新网登载此文为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作者观点不代表童新网。转载请保留原文版权和相关链接: 写作文不能滥用“神马”“辣么美”等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