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6 11:04:25 来源: 专栏推荐 评论: 0 分享:
有些考入小记者团的孩子曾有一个梦——记者梦。从参加各种实践开始,他们就能将梦想实现。
当小记者,开阔视野,练好写作,这又是很多家长的基本诉求。从孩子练笔开始,这条路即将铺开。
对于指导教师而言,一般这样:开展一项活动,让孩子提交一篇作文,而后活动结束。
但这还远远不够。
浅尝辄止,很容易让孩子在这个大舞台上,丧失每个个体的独特价值。
小记者团的建立,于一般学校而言,缺少媒介环境,小记者锻炼起来总会有某种缺憾;于一般媒介机构而言,尤其是市场化媒体,快餐式节奏又难能保证根植教育土壤,操作起来易漂浮游移,难以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
因此,尤其是媒介机构组织的此类团体组织者身上责任重大,静心并精心,从宏观顶层设计到微观基本写作培训,都需要有适合操作的理念贯穿始终,否则极易“跑偏”。
基于此,对家长来说,为孩子选一个专业并敬业的此类机构需要综合研判,而后作好辅助工作,便能在推动孩子成长方面“画龙点睛”。
指导教师则更要根据记者、编辑工作实践,结合中小学生语文教学特点,作好“教案”与学生的衔接,而不是信口张来,将大学新闻教程中的“六要素”一股脑倾泻。
小记者完善成长起来的背后,需要在更广阔视野下的关照,而不是想当然地将场景设定为“孩子长大当记者”这般。
【本网已获得微信公号“黄老师小记者讲堂” 授权,独家刊发亲子写作专栏。如欲转载或其他事宜,请与微信公号“黄老师小记者讲堂”联系。微信号:huangjizhe666】
那么,小记者“开工”后,要注意什么呢?
当然,本文所提小记者“工作”指的是非为简单追求娱乐、单纯参加社会实践。
只有以上这点儿诉求的家长,读到此处即可关闭本页面。
下面这段文字,是一个往届孩子文章节选,读后估计能让家长们信心大增。
或许昨天你们还感觉离小记者团很遥远,而今天你们已经站在了小记者团的起点;或许这里不是你们最初的梦想,但这里却将成就你未来的辉煌;或许现在你们的感觉还很迷茫,让我们引领大家步入理想的殿堂。
——往届优秀小记者新年献词:让我们一起实现心中的梦想!(2014.刘芊彤)
我相信,这对那些目前还踌躇于如何入门的家长和孩子来说,不啻为您徐徐展开了一幅形象的风景画创作现场,如何在这里完成自己孩子的笔画纵横,还需慢慢先从提升自信一点点“画”来。
画画,是一个慢功夫。
这位小记者曾担任过招考小记者的卷面作文评委之一,在小记者团的三年,她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为写这篇献词,从接到我的电话约稿,到后续的见报稿,期间,她的文稿依然改了三次。
这并不是说她的初稿、改后稿不好,而是没有站在往届小记者回望应届的角度,说出这里与众不同的生活。观察角度一变,呈现的细微处便更闪亮。最终稿,完全将她的观点与关注点统一了起来。
文章见报后,好多新小记者家长羡慕得很,他们甚至以此作为鼓励,“宝贝,好好练,将来你也在报纸上争取发表新年献词!”
因为初中生活的紧张节奏,刘芊彤妈妈负责打理她的写作任务协调与安排。
最后刘芊彤拿出的作品,实际上也是对一些家长理解偏差的一个回应——洞悉身边事,通过自我的观察和理解生发出的文字一样可以有高度有温度,孩子们的文字不单因为新闻而坚硬,还因自己的贴近生活而温馨。
此外,新入选不久小记者家长最着急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写什么?很多小记者的家长更多将眼睛盯在了往届小记者的关注点上。
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开头阶段就应该写我们的身边事,要求言之有物,主题突出,即可。
而后,试着看一下我对标题关注点的更改,你和孩子或许就能慢慢找到感觉了。
如,下面这个版面的三篇文章。
虽然确定了采写主题,但最后成稿后,标题没有展现出孩子们的敏锐观察力。
修改后,这种感觉就慢慢浮出了:
小记者王梓涵的《“空中舞蹈” 跳起来(主题) 2分30秒的最高纪录为167个(副题)》、
小记者贾可焓的《为上学不迟到 有同学将表拨快5分钟》、
小记者李昊宸的《冬季第一节上冰课(肩题) 冰城娃娃冰上开滑(主题) 》 。
看看,从普通的跳绳到冰场滑冰以及上学早起,孩子们很普通的生活中,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可挖掘空间:最快的跳绳记录是什么样的?上学不迟到背后的方法是什么?冬天有了冰场后的兴奋劲肯定和平常不一样,如何展现的?
另外,家长不要小看上下两幅配画,这两位同学都是拿到新闻选题后走到操场,而后回家慢慢描摹的“新闻画”。
严格意义上讲,这三篇文章还能更精彩。
考虑到往复打磨就要消耗掉编读双方更多时间,集体采访还是那么密集,我引导大家目前稍稍更多关注新闻时效,这也可少分散精力,更有利于课堂学习。同时,鉴于以往此补充采访环节,让很多刚刚考入不久的小记者望而却步,所以缩小了要求范围。
我希望,通过这三个修改后的标题,传达出小记者对自己“工作”与新闻作文的独特体认。
尤其是家长,要想尽快适应这种转变,必须与孩子一起,先从修改后的标题揣摩开始。这样,你所期望的愈加聪明的孩子,便会有所关注,他们在校园新闻作文采写前的嗅觉,也会越来越灵敏。
还是我多次在小记者培训与家长沟通会上的那句老话:咱们的孩子不当记者,不写新闻;我们需要围绕学校教学,提升“听说读写播”能力;当了小记者,只写新闻作文(不是新闻,也不是作文,是新闻作文)。最后提醒:跟上三方共振的节拍,慢慢帮孩子找小记者新闻感,自然而然。(作者为某省级都市报小记者团负责人,长期关注青少年新闻作文采访写作辅导,其优秀实践与经验被业内国家级期刊《中国报业》等重点报道、推介)
来源:微信公众号“黄老师小记者讲堂” 作者:黄义伟
注:原文略有增删。 原题:找小记者新闻感 自然而然
声明: 上述内容由( 童新网 )精选编发,主要来自本网原创、网络投稿、编辑摘编和会员推荐。童新网登载此文为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作者观点不代表童新网。转载请保留原文版权和相关链接: 如何帮孩子练小记者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