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0 04:03:02 来源: 新媒观察 评论: 5 分享:
2月21日微博爆料“广电总局将会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参与的真人秀节目”。3月4日,有消息称“限童令”已经正式下达。这则名为《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的文件与之前流出的细则内容几乎一致。受其影响,《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两档王牌亲子节目已经确定不再制作,此外各大宣传公司对于明星子女的宣传也已经停止。不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方网站上始终没有看到正式文件,而多家卫视也表示没有收到正式通知。(见3月6日《北京青年报》)
网传“限童令”孰真孰假,不得而知。但对于银屏泛滥的“娃娃真人秀”真的该出台规定加以限制了,使娃娃上银屏做到有规可依,秩序井然,符合主流价值观,从根本上来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适量拍摄明星、名人的“亲子活动”,让普通人了解明星、名人的家庭生活、教子方法,引导普罗大众学会当家长,提醒家长多陪陪孩子,抽时间培养亲子感情,做善于教育孩子的父母,让孩子的童年充满快乐,无可厚非。
但是,随着《爸爸去哪儿》等“娃娃真人秀”获得观众叫好,电视台收视率可观,电视广告等商业利益不菲,“娃娃真人秀”节目就开始泛滥、变味,有的既令观众大倒胃口,又背离了主流价值观。比如把“隐私”当看点,无死角拍摄家庭生活;把孩子描绘成“神童”,渲染孩子“早教”;一味宣扬“出名要趁早趁小”思想,等等。
泛滥的“娃娃真人秀”坏处多多:一是有的人把低俗当看点、卖点,满足某些人出名的愿望,为电视台赚收视率,为网络赚点击率;二是渲染“神童”和“早教”容易引发家长的不当攀比、摹仿,增加孩子的负担,近日“小P孩作息时间表”走红,就是家长攀比的缩影;三是刺激家长功利心态,家长为了孩子出名或赚钱,过早地把名利压在孩子身上,影响孩子正常学习,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因此,对“娃娃真人秀”的确该设门槛了,不能什么节目都可以公开录制播放,尤其不能纯粹为了商业利益而无底线,否则,不但“污染”电视屏幕,损害主流价值观,混淆视听;还导致孩子遭受“商业污染”,对孩子形成伤害。
赞成“限童令”,并非说娃娃不可以上电视,不能“一刀切”,对于积极、健康、向上、起正向引导作用的“娃娃”节目,可以适当公开播放,为小观众树立好榜样,传递正能量。所以,不管网传版“限童令”到底是真是假,客观现实都提醒需要这样一部法令。但到底“限童令”怎么制定,需要公开征求民意,充分反映广大民众意愿。
来源:中国经济网 原题:娃娃真人秀泛滥 广电总局出台“限童令”正当其时
声明: 上述内容由( 童新网 )精选编发,主要来自本网原创、网络投稿、编辑摘编和会员推荐。童新网登载此文为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作者观点不代表童新网。转载请保留原文版权和相关链接: 泛滥的“娃娃真人秀”坏处多多
赞同[害羞][鄙视]
适量拍摄明星、名人的“亲子活动”,让普通人了解明星、名人的家庭生活、教子方法,引导普罗大众学会当家长,提醒家长多陪陪孩子,抽时间培养亲子感情,做善于教育孩子的父母,让孩子的童年充满快乐,无可厚非。[给力]
,“娃娃真人秀”节目就开始泛滥、变味,有[睡觉]的既令观众大倒胃口,又背离了主流价值观。比如把“隐私”当看点,无死角拍摄家庭生活;把孩子描绘成“神童”,渲染孩子“早教”;一味宣扬“出名要趁早趁小”思想,等等。[弱][弱][弱][弱]
为了商业利益而无底线,还导致孩子遭受“商业污染”,[泪][吐]”,[泪][吐]”,[泪][吐]”,[泪][吐]”,[泪][吐]”,[泪][吐]”,[泪][吐]”,[泪][吐]”,[泪][吐]”,[泪][吐]”,[泪][吐]”,[泪][吐]”,[泪][吐]”,[泪][吐]”,[泪][吐]”,[泪][吐]”,[泪][吐]”,[泪][吐]”,[泪][吐]”,[泪][吐]”,[泪][吐]”,[泪][吐]”,[泪][吐]”,[泪][吐]”,[泪][吐]”,[泪][吐]
刚刚有正式通知了,很准呀消息[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