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了亲子阅读的重要性,但有不少家长在亲子阅读方面是缺少办法的,以至于有的家长把本应是“悦读”的亲子阅读变成了“厌读”。我认为,亲子阅读若想收到较好成效,我们的父母都应有爱心、有耐心、有童心,做牺牲型、学习型、朋友型的“三心三型”父母。
作为家长,不论您是一位妈妈,还是一位爸爸,都应该有“三心”。“爱心”是孩子快乐成长的帆,“耐心”是孩子快乐成长的舵, “童心”是孩子快乐成长的桨。在孩子快乐成长的航程中,三者缺一不可,在亲子阅读方面尤其如此。只有这样,家长才能与孩子的心贴得更近,才能更懂得孩子的阅读需求,才能掌握更好的阅读时机。
家长想要拥有“三心”。一是要了解孩子的兴趣与心理,知道孩子不同时期的需求。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更好地抓住时机,实现更好的阅读。阅读过程应该是快乐的,因此家长选的应该是既能给孩子心灵滋养,又富有趣味,能打动孩子,能给孩子带来或快乐、或感动阅读体验的图书。从适合孩子的图书读起,选择图书不要超前,不要迷信书单。要认识到,适合将来阅读的“名著”,不见得适合现在的孩子阅读。
二是回忆自己的童年,做到将心比心。想想我们这一代小时候的无拘无束,简单快乐,再看看现在孩子的不易,我们就更容易理解孩子,就会少些心浮气躁,少些急功近利,少些拔苗助长。在亲子共读时,也就会多一些爱心、耐心与童心,做到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声调、不同的手势等去为孩子讲故事,让自己变得像个孩子。用这样的体验去吸引孩子,打动孩子的心扉,让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三是要了解时代的变化,处理好图书与新媒介的关系。有位家长说:我小时候不用家长督促,就知道认真看书,我的孩子也应该像我一样。但是这位家长忽略了,与我们的童年相比,随着电视、电脑、手机等新媒介的发展,孩子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家长们需要做的是,用优质的图书、良好的亲子阅读环境、快乐的写作体验来吸引孩子,使他们乐在其中。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永远是最重要的。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喜欢阅读,就要做这方面的典范,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永远不能指望自己在这边开心地看电视节目,孩子在那边会安心地读书、写作。为了做孩子的榜样,为了做个好爸爸,10年来,我很少看电视。在我看来,看电视是件很被动、很浪费时间的事。我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陪孩子阅读、游戏方面。如果有需要,我会和孩子一起上网看电影、看纪录片。孩子不喜欢读书,我就想各种方法去吸引她。自己看书时有时会露出微笑,有时会摇头叹气,有时还会发出一声惊叹。孩子见了,很快就会被我吸引过来。她会很好奇,这本书里到底有什么东西能够让爸爸这样?当我给她读起书来,当她也进入故事情节当中时,她也就会喜欢上这个故事。时间久了,孩子也就爱上阅读了。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的家长也要能做“三型”家长。
家长应有学习意识。“子不教,父之过”是一种责任,“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精神,“生命不止,学习不止”是一种境界。家长带头学习,向图书报刊学,向其他父母学,向自己的孩子学。经过学习,我们不仅能学会教育方法,更能营造出书香氛围,给孩子良好的熏陶,培养出孩子良好的素养。
家长应有牺牲精神。为了让孩子爱上阅读,家长需要牺牲一些娱乐,需要牺牲一些时间来陪伴孩子。为孩子做出牺牲,在有些家长看来很痛苦,可在有些家长看来很快乐——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个过程是快乐的、充实的、享受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们并没有“牺牲”,而是“得到”。他们每天为孩子付出的仅仅是一滴水,最后得到的却是一片浩瀚的海洋。
家长应做孩子的朋友。不做居高临下的家长,做孩子最好的伙伴。在与孩子阅读过后,我们会一起来编故事,也会一起做角色扮演游戏……当我们读过《猪八戒吃西瓜》这篇故事后,我就和女儿分出角色,由我来扮演猪八戒,孩子妈妈扮演唐僧,女儿手拿“金箍棒”扮演孙悟空。表演时,如忘了书中情节,女儿还会去翻找这本图画书,查找故事中的内容,实现了主动阅读。久而久之,女儿养成了和我一起看书的好习惯。
我想,如果我们的家长都能树立“三心三型”理念,做到重视孩子,理解孩子,陪伴孩子,长期坚持多读书、读好书,让亲子阅读成为快乐体验,我们的孩子最终一定都能爱上阅读。(作者系儿童文学作家、阅读推广人)
来源:华讯网 作者:葛欣 原题:亲子阅读,做“三心三型”父母
子不教,父之过
“活到老学到老”
“生命不止,学习不止”
[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