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1 10:10:47 来源: 写作知识 评论: 2 分享:
孩子们都害怕写作文,但是你有没有教孩子想过:
人为什么要写作呢?
周国平告诉我们:写作是为了留住逝水年华,是为了留住快乐。
是哈,人生中那么多美好,那么多快乐,如果不通过写作留下来,就让他如流水般逝去,那该多可惜啊。
告诉孩子,写作不是为了完成作业,也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留住快乐,留住回忆,留住自己人生的一部分。
这样教他,我相信,孩子们会爱上写作的。
写作,不为出书,只为留住逝水年华。
对于为什么要写作这个问题,我最满意的回答是:因为我喜欢。或者: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想写。
一定有不少同学是怀着作家梦学写作的,他们觉得当作家风光,有名有利。中学生出书是新鲜事,有新闻效应,媒体也喜欢炒。
出书,这不应该是主要动机甚至唯一动机。如果只有这么一个动机,就会出现两个后果。第一,你的写作会围绕着怎样能够被编辑接受和发表这样一个目标进行,你会去迎合,失去了你自己的判断力。第二,你会缺乏耐心,如果你总是没被编辑看上,时间一久,你会知难而退。
有人问我:你是怎样走上写作的路的?我自己回想,我什么时候算走上了呢?我发表作品很晚。不过,我不从发表作品算起,我认为应该从我开始自发地写日记算起。那是读小学的时候,只有八九岁吧,有一天我忽然觉得,让每一天这样不留痕迹地消失太可惜了。于是我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把每天到哪儿去玩了、吃了什么好东西等等都记下来,潜意识里是想留住人生中的一切好滋味。现在我认为,这就是写作意识最早的觉醒。
写作是留住快乐的一种方式。同时,人生中不可避免地有苦难,当我们身处其中时,写作又是在苦难中自救的一种方式。
写作不是简单地把外在世界的东西搬到了内在世界中,他更是在创造不同于外在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外在自我会有种种经历,其中有快乐也有痛苦,有顺境也有逆境。通过写作,可以把外在自我的经历,不论快乐和痛苦,都转化成了内在自我的财富。
我的体会是,写作能够练就一种内在视觉,使我留心并善于捕捉住生活中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没有这种意识,总是听任好的东西流失,时间一久,以后再有好的东西,你也不会珍惜,日子就会过得浑浑噩噩。写作使人更敏锐也更清醒,对生活更投入也更超脱,既贴近又保持距离。
所谓为自己写作,主要就是指排除功利的考虑,之所以写,只是因为自己想写、喜欢写。当然不是不给别人读,作品总是需要读者的,但首先是给自己读,要以自己满意为主要标准。
唯有为自己写作,写作时才能拥有自由的心态。不为发表而写,没有功利的考虑,心态必然放松。唯有为自己写作,写作才能保持灵魂的真实。相反,为发表而写,就容易受到他人眼光的支配,或者受物质利益的支配。
真正的写作,即完全为自己的写作,是从写日记开始的。我相信,每一个好作家都有长久的纯粹私人写作的前史,这个前史决定了他后来成为作家不是仅仅为了谋生,也不是为了出名,而是因为写作是他的心灵需要。一个真正的写作者是改不掉写日记的习惯的,全部作品都是变相的日记。
写什么?我只能说出这一条原则: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题材没有限制,凡是感兴趣的都可以写,凡是不感兴趣的都不要写。既然你是为自己写,当然就应该这样。如果你硬去写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肯定你就不是在为自己写,而是为了达到某种外在的目的了。
在题材上,不要追随时尚,不要给自己定位,不要给自己设套,生活中,阅读中,什么东西触动了你,就写什么。
好的作品必须有两样东西,一是好的内容,二是好的文字表达。这两样东西不是在写作时突然产生的,而是靠平时下功夫。当然,写作时会有文思泉涌的时刻,绝妙的构思和表达仿佛自己来到了你面前,但这也是以平时做的工作为基础的。作家是世界上最勤快的人,他总是处在工作状态,不停地做着两件事,便是积累素材和锤炼文字。严格地说,作家并非仅仅在写一个具体的作品时才在写作,其实他无时无刻不在写作。
作家的另一项日常工作是锤炼文字。事实上,内容是依赖于表达的,你要真正留住一个好的意思,就必须找到准确的表达,否则即使记录了下来,也是打了折扣的。
质朴是写作上的大家风度,表现为心态上的平淡,内容上的真实,文字上的朴素。相反,浮夸是小家子气,表现为心态上的卖弄,内容上的虚假,文字上的雕琢。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节省语言是基本美德。文字功夫基本上是一种删除废话废字的功夫。列那尔说:风格就是仅仅使用必不可少的词,绝对不写长句子,最好只用主语、动词和谓语。要惜墨如金,养成一种洁癖,看见一个多余的字就觉得难受。
写作者的精神世界与读书有密切关系。许多大作家同时是大学者或酷爱读书的人,例如歌德、席勒、加缪、罗曼罗兰、毛姆、博尔赫斯等。
要养成读书的爱好,使读书成为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感到欠缺和不安,三日不读书,自惭形秽,觉得没脸见人,要有这样的感觉。读书的面可以广泛一些,不要只限于读文学书,琢磨写作技巧。读书的收获是精神世界的拓展,而这对写作的助益是整体性的。
读书的面可以广,但档次一定要高。我一直提倡读经典名著,即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那些不朽之作。古今中外有过多少书,唯有这些书得到长久和广泛的流传,绝大多数书被淘汰,绝非偶然。
千万不要跟着媒体跑,把时间浪费在流行读物上。天下好书之多,一辈子读不完,岂能把生命浪费在这种东西上。我不是故作清高,我有许多赠送的报刊,不读觉得对不起人家,可是读了总后悔不已,头脑里乱糟糟又空洞洞,不只是浪费了时间,最糟的是败坏了精神胃口。歌德做过一个试验,半年不读报纸,结果发现和以前天天读报比,没有任何损失。
我提倡你们读书,但许多思想家对书籍怀有警惕,例如蒙田、叔本华、尼采。开卷有益,但也可能无益,甚至有害,就看它是激发了还是压抑了自己的创造力,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读书应该起到一种作用,就是刺激自己的一种写作欲望。
为了使读书有助于写作,最好养成写笔记的习惯。
包括:一、摘录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二、读书的体会,特别是读书时浮现的感触、随想、联想,哪怕他们似乎与正在读的书完全无关,愈是这样它们也许对你就愈有价值,是你的沉睡着的宝藏被唤醒了。
来源:爱微帮 作者:周国平 原题:怎么给学生讲写作,这样教孩子才会爱上写作
声明: 上述内容由( 童新网 )精选编发,主要来自本网原创、网络投稿、编辑摘编和会员推荐。童新网登载此文为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作者观点不代表童新网。转载请保留原文版权和相关链接: 学者告诉你:怎么带领孩子爱上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