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4 01:07:30 来源: 亲子时光 评论: 1 分享:
家有儿女,育儿的困惑就如鱼吐泡泡般呈现。
第一次做父母,我们都像勇敢的游侠,磕磕绊绊,摸索着前行的道路,我们跟孩子一起成长。
如今我儿子已读大三,在台湾科技大学做交换生。
翻阅一个个拔节的故事,发现“点、推、拉、拨”四个动作对于育儿很有作用。
记得儿子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到《小邮递员》,在课堂上问老师:“文中的贝贝怎么会跟一个陌生的邮递员阿姨走的呢?就不怕被拐卖?他们不认识的呀!”
当时老师说:“提什么提,坐下去!”于是他把这个问题带回了家。我觉得儿子提了一个好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是涉及到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诸如信任、诚意。
于是我就这么现身说法:有一次,妈妈骑自行车去雄城买东西,到了才发现忘了带自行车锁了。咋办?我看到门口有不少擦皮鞋的,就把车拉到一个小姑娘面前,对她说:“我把车子停在这里,麻烦你照看一下,就当我擦一次皮鞋,好吗?”小姑娘抬起笑脸,点点头。
我把车子停好,走进超市,不过还真的有点放心不下:我又不认识她,她把车子骑走,抵过她擦大半个月皮鞋呢。这么一想,我又连忙跑到门口,车子在,小姑娘正低着头认真地擦鞋。我为我刚才的想法脸红:既然相信人家,又干嘛怀疑呢?等到我买好东西,已过了半个多小时。出到门口一看,下起小雨了,擦皮鞋的都走了,我的车呢?那个小姑娘呢?没等我陷入后悔,一个清脆的声音在耳畔响起:“车子停在那边呢。”
小姑娘站在门外,指着不远处树边的车子说,车上盖着一件雨衣。我感激地看着小姑娘,拿出五元钱给她,“谢谢你,别找了!”她却认真地掏出四个硬币,递给我。我知道硬要塞给她,是对她的一种亵渎,就收下了,只是深深地对她点了点头。
故事讲完了,我对儿子说:“人与人之间,需要一种信任。还记得《一百把锁的故事》吗?那故事里的青蛙先生为了提防人家偷走自己的车子竟然买了一百把锁,给自己带来了多少麻烦呀。”儿子释然了。
我当时还这么叮嘱:“老师在课堂上有很多事要做,不可能在课堂上帮你一一解答的,这样吧,以后有这样的问题,要妈妈来解答,好吗?”的确,不是有问题就问老师,老师顾及不到边角,很多时候,需要家长耐下性子来一语点醒梦中人。
儿子初中时以全国奥数竞赛一等奖的成绩考入诸暨海亮学校的尖子班。在高手云集的班级里,儿子感觉自己如小星星,有些黯淡失色,举手投足间都显出一些局促。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儿子学过两年萨克斯,也在学声乐,我就抓住了学校开展十佳歌手比赛的契机来淬火,希望使他的“亮点”发扬光大,来引起燎原之势。
我这一伸手,给儿子带来激烈的思想斗争。我从他的日记中读到:“打发了一夜的紧张,匆匆走出家门去学校。天色灰蒙,正如我的心情。明天就是唱歌比赛,正因为我蛮不愿意地参加了,才比喻明天就是冬天,今天就是最后的秋日,我唯一能做思想准备的一天。我将整理如秋天的落叶一样多的思绪,去迎接扑面的寒风。
风来了,我躲进大衣。转而一想,我躲什么呢?光是冷的吗?
有树叶在眼前飘落,还有的在枝头簌簌作响,倔强地唱着青春之歌。我猛然想起‘珍惜’两字。连落叶都不为明天发愁,我还怕什么呢?我还躲什么呢?
风更大了,我紧了紧衣领,不觉加快了步子。我得收束今日的思想,去畅想明天的歌。”
结果,儿子顺利地进入了决赛,并获得了初中部“十佳歌手”的称号。紧要关头的这一“拉”,将他从自卑的泥沼中拉出来,自信之苗如获圣水而勃发。后来他进入诸暨中学担任组织委员、副班长,主持过很多的班会;进入大学,担任班长、各种大型活动的主持人、学校广播台主播。
高考结束,儿子的总分超出重点线44分,但没有进入理想中的大学。填志愿前我也惶惑不安。儿子却坚定地给了我答案:要学工业设计。为什么?回过头来看看,倒也不觉惊讶,有心栽花,无意插柳,这颗种子早就在不经意间埋下了。
儿子五六岁的时候,就有师范毕业的表哥作伴。表哥擅长美术,他也就跟在表哥后面画东画西,一年级的时候获得画画比赛一等奖,二年级时常出黑板报,暑假里还到太阳画室去学习过一期。高一的美术老师也夸他画画有底子。十岁那年儿子提出要一份生日礼物的——一个写生画夹,我那时是重重地表扬了他,帮他挑选了称心的画夹。
他背上画夹,东画画,西描描,摆出挺有范的样子。在大队委选举、自我介绍的材料中儿子都不轻易漏掉“爱好画画”这一条,这是他的骄傲之一。进入第一志愿的武汉理工大学,进入第一志愿的专业学习,儿子读得有滋有味,成绩优异,十四门科目得十三个第一,而且比赛获奖的捷报频传:武汉理工写生作品展一等奖、湖北省理工杯涂鸦大赛优秀奖、“东风梦想车”中国青年环保汽车创意设计大赛中进入50强,2014年暑假在中国美院参加全国优秀大学生暑假夏令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作为家长的我们也只是轻轻推动,顺势而为,尊重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成长,让孩子一直保持发展的动力。
儿子曾用心记录了爸爸的一句话“你是我的儿子”,并作文存照。写的是一个星期日的早晨,他到操场参加早锻练,看到篮球场上有个值周老师,就抱着为班级加分、听表扬的想法故意到老师旁边去捡垃圾。等到餐厅时,因为迟到受到老师的训斥,感到很委屈。放学回家,儿子把这件事讲给他爸爸听,可是他爸爸非但没有表扬,还呵斥说:“你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只有真心地去做好事才能赢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啊。”儿子问:“为什么?”他爸爸说:“因为你是我儿子。”
“我低下了头。这句话特别严肃也特别响亮,它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儿子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类似的片段,孩子的思想枝桠旁逸斜出,恰如小船偏离了方向,在心湖里滴溜溜打转。此刻,需要家长及时伸出援手修剪,拨乱反正。
来源:浙江教育报 作者:陈可英
声明: 上述内容由( 童新网 )精选编发,主要来自本网原创、网络投稿、编辑摘编和会员推荐。童新网登载此文为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作者观点不代表童新网。转载请保留原文版权和相关链接: 爱子要有四动作:点、推、拉、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