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3 11:07:35 来源: 教育空间 评论: 6 分享:
一堂国外的公开课上,出现了这样“尴尬”的一幕。当堂测验,“2升果汁分给3个人,平均每人分到多少升?”结果,只有少数几个人答对。年轻的教师抿抿嘴,让学生们解释。没想到,做错题的振振有词,最后,为数不多的几个答对的学生,居然倒向错误的一方!老师还没来得及说清楚,下课铃就响了起来。
这样的一课,如果让我们的“专家”评判,一定是极其失败的:课堂讨论失控,教师引导无力,讲课出现冷场,没有完成既定教学任务。多年来,我们习惯了这样的“优秀公开课”:老师循循善诱,学生乖巧作答,师生配合默契,如果一声“下课”恰巧踩到下课铃声,定会赢得掌声雷动。
前者“不靠谱”,后者“很完美”。但是,前者更像一节“正常的课”,而后者,更像一个有脚本、有导演、有演员的“舞台剧”。要做到如此对答如流、互动默契、时间精准,不知需要排练过多少次,扼杀掉多少可能会引发“意外”的萌芽。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公开课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是提供一个完美无瑕的样本,还是真刀真枪来一个“真正的课堂”?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经过反复排练的课程,学生“惑”早已明矣,为了演给别人看,却被迫揣着明白装糊涂,这样的课上多了,学生不学会弄虚作假都难,这与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二字显然格格不入。
公开课本身没有错,把板子一股脑地打到教师身上也不公平。一堂课,从学校到区里、市里、省里乃至全国,承载着教师本人、学校乃至区、市、省的荣耀,谁敢留瑕疵?但是,公开课的真正意义究竟是什么?我认为,唯有“真刀实枪”,才闪耀着真实的可贵,把学生的真实状态展示出来,把教师不成熟的想法展示出来,把师生真实的互动展示出来,至少教给了学生一个“真”字。
好的珠宝往往是有些许瑕疵的,正是这些瑕疵构成了珠宝的天然之美。公开课不也是如此吗?看来,评价公开课的标准需要变一变啦!
来源:东方网 作者:张烁 原题:莫让公开课变成舞台剧
声明: 上述内容由( 童新网 )精选编发,主要来自本网原创、网络投稿、编辑摘编和会员推荐。童新网登载此文为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作者观点不代表童新网。转载请保留原文版权和相关链接: 真刀真枪来一个“真正的课堂”吧
真正围观中…-_-
好文还是要收藏,请继续
很好!很强大!
我也想了解了解!!!先顶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