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3 10:06:53 来源: 写作知识 评论: 5 分享:
“如果我有一个弟弟,我绝不会让他周末一直待在培优班”、“如果我有一个弟弟,他的容貌不必英俊,他的学习成绩不用优异,只要他性格开朗”……这是最近某作文竞赛中,小高组《如果我有一个__(弟弟、妹妹)》的作文题引发的小作者共鸣。
约4000余名选手借此题表达自己心中渴望的童年。
在这篇“二胎”主题作文里,选手们有了“铺排”弟弟妹妹的童年成长之路的“自主权”。
令人深思的,在对弟弟妹妹的童年生活的构设里,反映的却是对另外一种向往和渴望:这里的童年惬意、快乐又自由,不会有没完没了的培优补习或竞赛评比。写出内心世界的作文,是一种投射。
这种行文里的憧憬和期待,也许恰恰是对现实中童年生活的一些无奈和不满。
是什么给了孩子们“不想要”的童年?
在人们眼里,童年是不谙世事,充满欢乐的,但这些说出内心活动的作文里,却透着童年成长的压力和淡淡的忧伤。
像近日在网上走红的八岁女孩诗作《等我的身体也有了曲线》,小女孩写道:“等我的身体也有了曲线,我就会是一个妈妈”,她假设自己是母亲,会给孩子怎样一个有陪伴充满童趣、所有的好奇心和想象都得到充分满足的童年。其亲子关系的换位思考,潜藏着真实童年的隐痛。
不同的童年,背后是不同的成长观。家长铺排的童年和孩子期待的童年的落差,有教育制度的大环境因素,也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庭期待。另外,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独立”、“自主”、“坚毅”等品格,也并没有受到家长的足够重视。“二胎”作文学生作品反映出,独生子女由于受到格外的呵护,反而加重了成长压力,也使得他们少了童年独立探索世界和解决困难的自由和发挥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童年的回归,除了社会倡导轻松快乐、非竞争的童年文化氛围,儿童成长观念和价值评判方式,也应该改改。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段久惠 原题:是什么给了孩子不想要的童年?
声明: 上述内容由( 童新网 )精选编发,主要来自本网原创、网络投稿、编辑摘编和会员推荐。童新网登载此文为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作者观点不代表童新网。转载请保留原文版权和相关链接: 作文说出内心活动,却透着童年的淡淡忧伤
[吃惊]小女孩写道:“等我的身体也有了曲线,我就会是一个妈妈”,她假设自己是母亲,会给孩子怎样一个有陪伴充满童趣、所有的好奇心和想象都得到充分满足的童年。其亲子关系的换位思考,潜藏着真实童年的隐痛。
[给力]不同的童年,背后是不同的成长观。家长铺排的童年和孩子期待的童年的落差,有教育制度的大环境因素,也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庭期待。另外,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独立”、“自主”、“坚毅”等品格,也并没有受到家长的足够重视。“二胎”作文学生作品反映出,独生子女由于受到格外的呵护,反而加重了成长压力,也使得他们少了童年独立探索世界和解决困难的自由和发挥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童年的回归,除了社会倡导轻松快乐、非竞争的童年文化氛围,儿童成长观念和价值评判方式,也应该改改。
[威武]
喜欢[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