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3 10:03:01 来源: 写作知识 评论: 5 分享:
作文命题往往范围宽泛,这给写作者的把握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写作前首先要读准命题或材料,善于化大为小。即把大命题缩小,进而凝练成一个中心,或一个角度,这样写作者才能有效驾驭这个庞大的命题。
1.分解命题。准确把握命题涉及的范围,有利于对命题的切分,有利于写作者在命题的范围之内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切入点。如以“和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和谐”大体上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括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和谐,独立的个体之间的和谐等;人与自然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界的和谐,人与自然界里的各种动物之间的和谐。很显然,“和谐”是一个大话题,写作时要能把握“和谐”的范围,就其中一个方面的“和谐”来写。
2.限制定向。命题的限制越少,留给写作者思维的空间就越大;命题的字越少,词语的外延也就越大。写作时,必须加以限制,宽题窄作,切口过大,中心就不集中。限制的方法很多,可在前面加修饰语,可在后面加中心词,也可前后都加,甚至在中间加。如“面对缺陷”这一命题,可以在中间加以限制:面对生理的缺陷、面对个性的缺陷、面对文化品位的缺陷、面对艺术品的缺陷、面对劳动产品的缺陷、面对人类自身的缺陷,等等。这样一限制,文章的范围就缩小了,内容也基本确定了,立意就不会有偏离题意的危险。
3.以问领写。面对宽泛的命题,可以以问领写,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此打开思路,缩小写作范围。如以“压力”为题写作时,就可以进行如下的思考: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再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方面来写文章。
4.明确角度。一则材料给人的启示、感悟等往往不止一个方面,因此立意的角度也会有多个,这就有必要认真选择,最好选择一个切题又很少有人想到且自己能驾驭、好发挥的角度。一般来说,材料中有多少个对象就有多少立意角度。如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涉及3个对象,即探险者(比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蜡烛(比如:不要忽略小事情,不要忽略小人物)、蝴蝶(比如:学会保护自己),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立意,也可以将三个对象综合起来进行立意。
还要善于从小处落笔,见微知著。大千世界到处散布着细小的、不起眼的沙粒,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沙粒来悟出大千世界的种种道理。见微知著可以避免就事论事、原地打转。要通过自己思考,在自己选定的具体、微小的题目、材料、情境中,不能囿于一景一物一事一理。在日常的凡人小事、常见情景中,切入重大的主题,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高度,使文章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或者把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同某种哲理、精神品质联系起来,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借文题中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
例如,我们常常会在旅游景区看到“×××到此一游”字样。对此日常小事,我们可以见微知著——“到此一游”事小,却是对社会公德、国人形象的一种亵渎;聚焦小事,升华人生;做人不应忽略小事;检点言行,注重小节;细微处的修养不能忽视;从改变点滴陋习做起,等等。
来源:京江晚报 作者:省镇中陈乃香
声明: 上述内容由( 童新网 )精选编发,主要来自本网原创、网络投稿、编辑摘编和会员推荐。童新网登载此文为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作者观点不代表童新网。转载请保留原文版权和相关链接: 写作文要学会化大为小
学习了,谢谢推荐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