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6 09:01:22 来源: 新媒观察 评论: 2 分享:
以前,家校沟通方式是家长会或者老师家访。
如今,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QQ群、微信群等家长群渐成家校交流新渠道。
近日,网友吐槽:它可以让家长和老师实现即时沟通对接;但是,也有一些家长被信息骚扰、频生烦恼。家长微信群成了晒娃群。
“老师,今晚的家庭作业是什么?”、“老师,今天浩浩的衣服穿多了,中午热的时候,能不能帮他把外套脱了,装进包里?”、“老师,仔仔写字有点倒笔,希望老师多教下他。”……
孩子上学期间,在网友“蔷薇”的“家长”微信群里,每天都会被这样的信息填满,这成了家长们了解孩子表现、和老师交流的新阵地。她认为:老师和家长这种沟通方式非常现代,很适合她。
“蔷薇”如此关注QQ群和微信群,是因为她的儿子佳佳今年转园了。记得第一天带着儿子去新幼儿园报名的时候,为了加强和老师之间的沟通,第一时间了解儿子在学校的表现,她找老师要来了QQ号和微信号。
“现在的家长和老师普遍是80后、90后,都会玩微信和QQ,这种方式既不显得过于正式,又能起到沟通了解的作用,因此很受欢迎。”“蔷薇”说。
小薇是红缨国际幼儿园的一名老师,对于家长热衷用QQ群、微信群进行沟通,她特别能理解:家长担心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这是人之常情。做老师的在闲暇之余,能及时回复家长的疑问,也能让家长少些担心。
因此,小薇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将学生在上课或活动中的表现用手机拍下来,及时在QQ群里向家长播报。家长对此反响良好。
有利有弊。QQ群、微信群能成为沟通现状、解决问题的工具,也能成为某些家长晒娃、某些熊孩子刷屏的利器。
网友“Raoz”最近被微信群叨扰得简直想退群了之。
“Raoz”的女儿上小学一年级,当初开学时,他作为朋友心目中的“奶爸”,主动担负起了女儿的教育问题,因此,他满怀憧憬地加进了班主任建起的微信群。
“Raoz”发现:有些家长特别喜欢在群里晒娃。孩子写字的时候,家长会拍张照片传到群里;孩子画画,也要传照片;孩子做家务,更是要传。
更有甚者:有些家长直接把微信打开,让孩子玩。孩子对于微信表情非常热衷,一个表情接一个表情地发。“有时候我在加班,我的微信提示音就一直不停地在响。结果拿起来一看,半小时内,居然被那些熊孩子发了200多个微信表情,实在无语。”市民张刊非常无奈。
在采访中,很多受访者表示:那些家长时不时把小孩得到的奖励、完成的作业,或者写得工工整整的字发到群里,骄傲地请大家点赞,并希望老师给予关注,这种做法是让大多数家长反感的。毕竟,这种网络群给大家提供的是公共交流的空间,如果有些家长想借此表现自己的孩子,要考虑其他家长的感受,可以选择直接跟老师私聊。
在采访中,大多数老师表示:“家长群”绝对是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表现的好方式。
李艳是城区一小学的老师,她告诉记者,一般来说,QQ群是老师发布活动信息、假期信息和在园照片等信息的平台,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到孩子们的动态,便于调整时间参与其中。
对于家长在群里的发言,李艳认为:喜欢在QQ群里发言的家长,表明他关注孩子的成长,愿意跟老师、其他家长共同探讨教育经验,这样的“班级家长群”会成为家庭教育的一个新平台。
但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边素贞认为:孩子在新环境中,家长热衷于在QQ群里讨论,其实是一种焦虑的体现,过度放大对孩子的担忧。
“其实孩子在新的环境中表现出来的状态不会有太大变化,家长在内心无法信任孩子,只能通过频繁关注来解除担忧。”她说,如今学校的老师一般都比较有经验,家长要做好自我调节,要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把关注点放在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学习习惯上。
而对于某些家长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频繁刷屏的现象,边素贞认为:关心孩子,无可厚非,但也要注意方式,把握好度,也要体谅其他家长的感受,那样才能让家长群发挥最大的作用。
来源:咸宁新闻网 记者:王莉
声明: 上述内容由( 童新网 )精选编发,主要来自本网原创、网络投稿、编辑摘编和会员推荐。童新网登载此文为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作者观点不代表童新网。转载请保留原文版权和相关链接: 孩子爸妈,别让家长微信群成晒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