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9 10:12:12 来源: 写作知识 评论: 5 分享:
网络时代,一篇字迹稚嫩,但“逻辑强大”的小学生作文,能红遍网络。无数围观的网友忍俊不禁,称其为“最牛小学生作文”和“神级小学生作文”。
作文以小作者的“忧虑”开始:“时间过得真快,一下就到半期考了,现在已经在开始紧张的复习了,我必须要开始努力了。”之后,作者就开始他强大的“蝴蝶效应”思维,从如果不努力,成绩就上不去;到成绩上不去,就会被家长骂;到被家长骂,就会失去信心……一番“之后”之后,到中美战争,继而引发核战,最终导致人类消失!文章结尾称:“为了全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我要在就剩下的几天里好好复习,不让悲剧发生。”
显然,这是篇小学生的神游之作、天马行空之作,很有点调皮捣蛋在里面。好在,图片显示,老师审阅后,批语是“呵呵,老师看了都笑了”,并没有批评的意思。
笔者羡慕这位小学生能写出这样的“神级作文”,也羡慕这位老师如此“配合”,如此“善解人意”。因为,大家都经历过小学,按照大部分“过来人”的“经验”,这篇作文是不合格的:总结不出什么“积极意义”,也提炼不出“中心思想”, 完全是小孩子信口胡诌,东拉西扯。没有“思想”,怎叫作文?
的确,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也是有“套路”的。写同学,肯定要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写老师,肯定要和蔼慈祥、带病上课;写星期天,最后肯定是“啊今天我真高兴”,或者“啊真是一个有意义的星期天”;甚至描写一个物件,最后也要总结出它为人类作出的无私贡献。所以有人说,小学生的作文,真比“八股”还八股。总之,作文合格不合格,首要看“思想”,内容的真实性却少有追究。
当然,十几、几十年前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至上,这和当时的时代特征有关系。但笔者发现,一直到今天,这种套路和文风,似乎没有得到太多改变。笔者翻阅亲友家孩子的作文,感觉和自己二十多年前的作文几乎一个面孔,内容还是拾金不昧,助人为乐。非常积极向上,但基本事实也很可疑。
笔者认为,这种“作文必积极”的引导,不仅扼杀孩子的真实童心,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而且会让孩子自小言行不一致,也即“撒谎”的坏习惯。本来,孩子的内心世界,比成人更加丰富多彩,他们也比成人更加情绪化,他们的作文应该更五彩缤纷,真心流淌。可是,如果他们的作文,普遍记录的不是真情实感,不是喜怒哀乐,不是真实的看法想法,而是“积极向上”地编造故事,抒发假的情感,那可真该很快反思。
小学生作文里的“想象”和“撒谎”,容易混淆,但根本不同。想象,是孩子对未知事物的设想;撒谎,则是为某种目的(比如得高分)而故意造假。最近几天,还有一件事引起了争论。一个三年级女生写了篇作文,第一句是“我们家楼下种了一棵西瓜树”。对于这篇缺乏常识的作文,老师给了高分,理由是:三年级是作文起步期,应以鼓励为主,不能扼杀想象力。笔者认为,这篇作文得高分没问题,因为孩子在文中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但同时老师一定要告诉孩子得高分的原因,同时告诉她西瓜不是长在树上。
网络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2010年,某地一份高考语文试卷零分作文,考生作文中有这么一句话:“我就想当官,就想当公务员,当公务员挣大钱,这是我的真话。”作文判零分的理由,是品德出问题了。客观讲,考生讲的的确是实话。眼下,千军万马考国考是事实,许多人为挣大钱为目标也是不争的事实。真实世界如此,说了实话却受到“零分”的严厉惩罚,这不是正确的指挥棒。
眼下,互联网发达,信息发达,在现实的世界里,人们的价值观已经多元。社会已经如此丰富多彩,小学生的想法更没有必要非用某种主流价值观来统一,天真就很好,善良就很好,诚实就很好。小学生是最天真烂漫的时代,不给他们统一的话术,鼓励他们放开想象的翅膀,才是教育的方向。希望未来,孩子的作文里,字字都是生动流淌的童心,句句都是想说就说的真话。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王海
声明: 上述内容由( 童新网 )精选编发,主要来自本网原创、网络投稿、编辑摘编和会员推荐。童新网登载此文为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作者观点不代表童新网。转载请保留原文版权和相关链接: “神级作文”妙在“真童心”
一直到今天,这种套路和文风,似乎没有得到太多改变。笔者翻阅亲友家孩子的作文,感觉和自己二十多年前的作文几乎一个面孔,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也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