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8 09:06:24 来源: 拥抱自然 评论: 7 分享:
一日,读到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所描写的温馨场景固然动人,那一句“儿童疾走追黄蝶”更让我怦然心动,眼前立刻浮现出了一个挥舞双手的孩童,连蹦带跳地奔走在路上,也许他的脸上带着泥,身上沾满了灰尘,但这一点都不妨碍他追逐黄蝶的兴致。
记得七八岁时,一位亲戚来家里做客,他突然指着我说:“这丫头好像不会走路呀。”此言一出,全家愕然。他笑了笑,赶忙解释:“我是说她好像从没有一步一步地走,总是一蹦一跳的。”“好像还真是这样啊。”家里人听完恍然说道。不过我自己倒从未留意过这个问题,自从亲戚说过之后,每次走路我都下意识地强迫自己一步一步走,可是没走多远,当我再想起这个问题时,发现自己已经开始一蹦一跳了。于是,那个蹦跳的身影便永远定格在了我的童年里。
那时的小伙伴们总是三五成群,追着、闹着,充满活力,仿佛永不疲倦。春天刚刚泛青的田野里,夏天清亮的小溪旁,秋天铺满落叶的小树林边,还有冬天白雪皑皑的后山上,都留下了我们雀跃的身影。那时我们的脚步总是匆忙,但这样的匆忙却是那么快乐,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欢快的脚步正由一个美好奔赴下一个美好。多年之后,当自己的脚步再次匆忙,却遗憾地发现,自己只是被动地移动着机械般的脚步,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也不知道将要去往哪里。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自己不再蹦跳着走路,而是开始一板一眼、规规矩矩地迈着稳重的步子呢?20岁时还是十五六岁时,抑或是更早?具体的日期已记不分明,但从自己开始正经走路那一刻起,也渐渐失去了童真、失去了发自内心的那种轻松和自由。
那天在楼下散步时,看到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跳皮筋。看着孩子们如蝴蝶般在皮筋间上下飞舞,欢声笑语阵阵入耳,突然勾起了童年的记忆。一时兴起,便兴趣盎然地加入进去。然而,蹦跳了几下,已是气喘吁吁,停下来喘息的时候,看着孩子们均匀的呼吸以及轻盈的脚步,不由心生感慨:自己到底是身子笨了,不比孩子们轻盈的身子。可是,沉重的又何止是我们的身体呢?心灵的负累和沉重才是我们疲惫的重要原因呀。
来源:大河网 作者:张君燕 原题:儿童疾走追黄蝶
声明: 上述内容由( 童新网 )精选编发,主要来自本网原创、网络投稿、编辑摘编和会员推荐。童新网登载此文为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作者观点不代表童新网。转载请保留原文版权和相关链接: 心灵的负累是我们疲惫的重要原因
写的真好!
那时的小伙伴们总是三五成群,追着、闹着,充满活力,仿佛永不疲倦。春天刚刚泛青的田野里,夏天清亮的小溪旁,秋天铺满落叶的小树林边,还有冬天白雪皑皑的后山上,都留下了我们雀跃的身影。那时我们的脚步总是匆忙,但这样的匆忙却是那么快乐,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欢快的脚步正由一个美好奔赴下一个美好。多年之后,当自己的脚步再次匆忙,却遗憾地发现,自己只是被动地移动着机械般的脚步,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也不知道将要去往哪里。